一天内建起三栋联排屋
NZ Herald在标题上用了“Prefabulous”一词来形容新西兰房屋建筑公司Neilston Group的工作。
该公司直接在奥克兰港卸下了首批三栋联排屋的建筑构件,然后运到了位于霍布森维尔角(Hobsonville Point)Nugget Ave的施工现场,并在一天内组建完成。
该公司正在该地区建造26套新住宅。据悉,其中12套为经济适用的Axis系列房屋,起价65万纽币。
首批完工的三套住宅均为99平方米的双层联排,每套由四个主要模块构成,上部建筑模块通过吊装安装在底部模块之上。
住宅内部为三卧室加1.5浴室。该系列房屋已获得新西兰建筑、创新和就业部的多重认证,正式交付时还将包括所有配件、装饰和家具,并采用双层玻璃和房屋隔热设施。
其设计公司Shanahan Architect表示,其设计目标是达到Homestar 六级,这意味着将在五年内为业主节省5,000纽币的能源消耗。
Neilston Group董事总经理Tony Houston表示,公司在过去三年间一直在开发这一系统,以使大部分房屋都能够在现场以外完成建造。
“这些房屋在广州建造完成。由于新西兰的成本过高,所以不可能在这里进行。我们的主营业务是提供经济适用的住宅,尤其在KiwiBuild的住宅领域。
在过去三年中,我们还一直与Kianga Ora和HLC等公司保持合作。
在过去的三年中,只有385套KiwiBuild的住房建成交付,但在同一时期,新西兰建筑市场的其他领域实际建造了75,000套房屋。
究其原因,是因为资金不足以为经济适用房的大规模建造提供必需的劳动力和建筑材料,”
Houston表示,设在中国的工厂有充分的产能,可以在短短12周内就完成新西兰全年的住房建造规模(新西兰目前每年建造的住宅数量为约35,000套)。
而Neilston Group开发的新系统,每年可以完成500至1000套房屋。
小知识
什么是装配式住宅?
又被称为预制建筑(Prefab)或Off site Manufacturing。是指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来建造住宅。
将住宅的部分或全部构件高度模块化,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将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而建成的住宅,在欧美及日本被称作产业化住宅或工业化住宅。
虽然其构件为预制,但在施工现场也要和传统建筑一样进行浇筑,因此房屋建成后从外观根本看不出区别。
装配式住宅优势何在
奥克兰建筑设计院(Archiland Architectur )的负责人黄海鑫此前在接受《逸居新西兰》采访时曾阐述过装配式建筑的三大优势:
建筑的主要模块都在工厂生产,工地上的工人只需要进行拼装,节省了大量劳动力。
工地上拼装模块的速度远比传统建房速度快。
新西兰冬季多雨,经常导致工地无法施工而造成工期延误。而建筑模块主要在工厂中生产,不受天气影响。
而Houston也在接受新西兰本地媒体访谈中提到了装配式住宅的其他好处:“通过在异地(境外)制造这些房屋,然后以最简单的方式将它们运输到住宅地块现场,可以有效地节约成本——例如,避免了新西兰本地价格高昂的建筑材料——从而也为购房者节约了购房的成本。
同时,还可以大大减少建筑垃圾的产出,尤其是在新西兰约有50%的填埋垃圾来自于建筑行业。”
他同时指出,这种住宅还可以减少对左邻右舍和社区的干扰。
“大型构件一般通过卡车和起重机运输吊装,然后只需要少数人工完成房屋和外部环境的美化。对于邻居们来说,不再有长达数月的机械施工带来的干扰和危害。”
装配式住宅的新西兰困境
装配式住宅已在欧美和日本盛行多年,也早已被新西兰建筑公司视为商机,却为何迟迟无法在新西兰推广呢?
作为“深圳国际精装住宅展新西兰分会场”的重头活动之一,新西兰建筑、设计领域的专家与中国同行日前通过在线论坛的方式,就“装配式建筑在落地发展中的困境及对策建议,特殊时期有何新技术/新工艺助推装配式建筑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研讨。
作为Leuschke 和 Paul Brown这两家新西兰排名分别为第一和第二的住宅建筑设计事务所的创始董事和总建筑师,Colin Leuschke和Paul Brown在会上对新西兰广泛采用装配式住宅的难点所在直言不讳。
装配式住宅看似节省了时间,但这往往是因为统计时间时仅限于施工现场。
而事实上,预制建筑把一些工作步骤提前了,比如需要很长时间去做规划,还有物流,这些都反而增加了工地以外的时间。
大部分制造商都在海外,比如中国。复杂的程序、较长的物流线,都会给及时交货带来很高风险。
建筑公司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计划、储存很多预制构件,才能确保按时安装,而不会因不可预知的风险耽误工期。
两位专家在会上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在新西兰建立本土预制工厂以解决物流困境。
当天的论坛上还就“未来人居和未来社区”进行了探讨,与会专家一致认可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是未来建筑的两大特点。
并认为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在新西兰建立预制工厂也更有益:新西兰85%的电力资源来自水力发电,这是一种可重新利用的能源,相比于中国的电力60%是火力发电,更加绿色环保。
但在新西兰建厂又涉及到另一个难点:
宜居中国住宅产业化和绿色发展联盟发起人、秘书长于维伟在会上提到,即使在中国,预制建筑的探索和推广也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预制建筑的造价高于传统建筑是阻碍其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Colin Leuschke和Paul Brown对此深表认同。
确实,正如Tony Houston所言,中国便宜的材料和人工成本使得这些住宅的价格在新西兰显得可以负担,而一旦预制工厂建在新西兰本土,这种价格优势将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