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著名儿童绘本
出版于1989年的《我们要去猎熊》(We’re Going on a Bear Hunt),是英国儿童文学作家是迈克尔·罗森的著名绘本作品,故事讲的是:一个父亲带着4个不同年纪的孩子展开猎熊之旅,长途跋涉,翻山越岭。突然,他们不小心进入到一个狭小灰暗的洞穴,洞里有一只熊,结果,猎熊的一家人被大熊反追,吓得落荒而逃,最后不得不躲进被窝里,才让大熊放弃返回。
30年来,这本书被翻译成各种文字,在全球销售逾900万册,还被拍成了动画片和电影。近日,这个故事正被以一种特殊的诠释手法在英语国家中流行,继续陪伴着因为严重的疫情,而不得不停学在家,远离朋友、远离公园,只能趁家附近的街道上无人时出来透透气的孩子们。
不仅仅是一场游戏
很难从社交媒体上探寻出这项活动最初的源头,但最近几天,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诸多英语国家的社区里都纷纷流行起了“猎熊”游戏。社区里越来越多的家庭将家里的泰迪熊和其他毛绒动物放在窗边、露台的栅栏上甚至院子里的树上,为邻近的孩子们在与父母一起外出散步或者开车经过时,可以通过留意这些“动物”而带来一些乐趣。
正如新西兰该活动的发起者Debby Hoffman所言:“我只是想给孩子们一些欢笑的理由。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一段令人不安的时光,寻找泰迪熊可以给年轻人带来一些值得期待的东西。”
一位美国田纳西州的发起者表示:“每个人都试图在家里享受彼此的时光,但同时又要进行社交隔离。因此,我们正在尝试一些有趣的活动。”是的,对于很多参与者而言,这已经不仅仅是一场取悦邻居家孩子的游戏,无论对路过的“猎熊”者还是作为“森林”的家庭,都意味着当你在很长时间里不得不只跟家庭成员待在一起时,能够知道其实你并不孤独。
在Facebook的新西兰活动发起页面上,也有着这样一段话:“如果你需要在隔离状态下聊天或者交谈,请留言,会有爱心熊提供帮助。”
地图上遍布熊掌印
新西兰的“猎熊”行动仅仅发端于数天前,但目前发起者的facebook页面上,已经有一一万七千多名粉丝。用于标记泰迪熊位置的地图上布满了熊掌印,从Far North到Stewart Island。
总理Jacinda也加入其中:“如果你在惠灵顿街道上散步,那么你可能会在我的窗户里找到一个。”
而Taranaki的农场主Bruce Nickel在网上分享了自己的照片,这是一个用干草捆制成的巨大泰迪熊。面对有人担心人们会在疫情封锁期专程驱车去看的留言,Nickel表示:“不要惊慌,Big Ted这一整年都会待在农场里。”
发起者在页面上提供了一系列活动建议,以确保安全、增加乐趣:
最后引用新西兰活动发起者在Facebook上的一句话,“没有人能做所有的事,但每个人都能做一些事”。让我们都想想: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可以做些什么?
愿我们都成为需要者的爱心熊。